秦玉鳴:讓冷鏈城配更好服務城市經濟民生
秦玉鳴
中物聯冷鏈委
秘書長
豐富的食材從產地誕生之后,通過冷鏈物流將之運抵消費地,以保證其“原汁原味”,成為當今新消費時代場景下高品質生活標配。但是,如何讓長途跋涉的生鮮產品抵達消費地臨近區域后,仍能在有效的溫濕度控制下,最終能以“保質保鮮”的狀態端上餐桌,是城市冷鏈配送做優做強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何才能做好城市冷配?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冷配的相關資源,如何優化城配線路和組織配送模式?如何從理解一個城市所在的區域、消費方式等方面,去理解一個城市的冷鏈配送?
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就以上相關問題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專題采訪。
現代物流報:城市配送作為物流業向末端延伸的一種服務模式,其本身的價值體現在哪里?中國城市冷鏈配送基本情況是什么?
秦玉鳴:城配業務是由貨主端發起、物流企業承運的一項物流業務,涉及市內配送和城際間的配送,一般200公里范圍內的屬于城市配送,是物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環節。
在我國,冷鏈物流的城配業務歷經了大概20年的演化,但相對于快遞、快運、專線、零擔、整車等物流市場,城市配送這一物流細化領域特別是冷鏈城配,整體發展相對緩慢。無論是集約化程度還是城配的網絡建設以及相應的信息化技術等方面尚不完善。
未來幾年,隨著冷鏈市場自身的日益壯大,國家和各地政府對冷鏈物流的高度重視,以及《“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預示著冷鏈城配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城鄉居民對生鮮食品消費需求大幅提升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品牌企業、連鎖零售和餐飲企業對冷鏈物流的需求都在增加,尤其是疫情以來,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增量用戶也在快速增長。現有的冷鏈資源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缺口,消費者對于冷鏈產品高品質、便利化的傾向帶動了生鮮電商、社區團購、預制菜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為城配營造了新的需求場景。
現代物流報:面對復雜的城市交通狀況,如何有效提高配送時效?現有的有效實踐方式有哪些?
秦玉鳴:冷鏈城配的供應鏈模型復雜,行業整合程度較低,成本又非常高,再加上城市道路錯綜復雜,經常擁堵,疫情期間的交通管制異常嚴格,皆延長了車輛的通行時間,影響了企業的運營效率。解決城市冷鏈物流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實現共同配送,多家企業共同承擔了費用,也降低了成本的投入,能夠緩解交通壓力,保證了送貨準時性。
在共同配送模式的選擇中,多見的是共建配送中心模式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介入的倉配一體化模式。共建配送中心是為減少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質量,由多家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集小成大,共同建設一個配送中心滿足多客戶的共同配送模式。
配送中心的存在可以將貨物集中起來,分類后送往各自的目的地。但在實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企業之間的相互碰撞,各個企業并沒有直接參與配送,但不同的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規章制度,難以統一標準,操作復雜。
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多個企業的冷鏈物流配送進行統一管理,組織和調度的倉配一體化模式,解決了企業之間協調合作難題。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龐大的服務網絡、充足的車輛、經驗豐富的團隊、自動化的設備,對產品進行科學的倉儲管理配送服務,倉配一體化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毋庸置疑,是集商流、物流、車輛于一體的高地。
現代物流報:目前,中國城市的冷配規模和冷鏈城配的運力規模發展得如何?區域性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秦玉鳴:從地域上來看,基于2021-2022冷鏈自有運力50家重點企業名單,按區域入圍企業數量排序:華東>華北>東北>西南>華中>華南>西北,華東區域入圍企業數量最多,是冷鏈運力最為集中的區域。按區域重點企業運力資源排序:華東>西南>華中>華北>東北>華南>西北,華東和西南地區運力資源相對集中,華南和西北區域運力資源較為分散。
從運力均值來看,西南地區平均運力資源最高,其次是華中區域。綜合重點企業分布和運力分布情況來看,西南地區和華中地區雖然重點企業相對較少,但是運力資源較為豐富,區域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華東和華北運力資源豐富且運輸市場競爭激烈。冷藏車市場分布較為分散,西南地區產地運力資源集中且消費市場持續培育,帶動了西南運力市場的發展。
現代物流報:冷鏈企業自有運力資源,是一個什么樣的配比?城配市場的發展,會怎樣影響運力結構?
秦玉鳴:從自有運力資源情況來看,重型車型仍為冷鏈運輸業務發展的主流資源。重點企業中,重型自有運力資源占自有運力資源總量的41.90%。在城配業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輕型車輛僅次于重型車輛,占比28.16%。
頭部企業自有運力資源,主要集中在重型和中型,而城配業務所需的輕型運力則是目前冷鏈運輸市場普遍優先投入的車型。冷鏈干支線業務的運力資源集中,對重型車輛及司機的需求量增加,城配業務發力帶動了冷鏈輕型車輛的需求上升。
現代物流報:城市冷鏈配送有什么樣的特征?如何才能做好城市配送?
秦玉鳴:城市配送服務于供應鏈的中后端,配送貨物又以生活資料、消費品為主,具有明顯的B2B消費物流特征,服務的客群矩陣之上:品牌商、經銷商、貿易商以及各終端門店(連鎖商超、便利店、餐飲店、品牌店等等)類別多元,需求多樣。其輻射的范圍大到城市群內部的城城互通,小到社區等終端配送。
每個城市的面積區間、人口數量、經濟總量、消費習慣和產業發展等多個因素進行疊加以后,都生成了不同的城配業務特征。比如在廈門能夠順暢自如運作的城配公司,復制到廣州就會發現無法再適應,必須進行多次修正和調整。而對于一個全網公司,沒有相對統一簡潔的標準,統一的運營管理體系難以建立。
對比大批量、低頻度的大物流業務,城配業務具有高度碎片化、訂單響應周期短的特點。流程設計、資源組織和過程控制,都需要專業的運營能力支撐。在移動互聯技術沒有普及的階段,傳統城配企業管理比較粗放,難以打造一個精準運營、過程緊密交互的運營體系。
城市配送,作為支撐城市生活發展和經濟商業穩定繁榮的基礎設施,它的生存與發展,是緊緊依附于城市的功能定位與現實發展,所以避開對城市的理解與基本面分析而談城市配送,是站不住腳的。
現代物流報:從降本增效維度看,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冷配的相關資源,如何優化城配線路和組織配送模式?
秦玉鳴:從實踐探索取得的經驗成果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推進銷地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在消費規模和物流中轉規模較大的城市,新建和改擴建一批銷地冷鏈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等功能。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研究利用繞城高速公路沿線可開發地塊等建設“近城而不進城”的銷地冷鏈集配中心,提高冷鏈干線與支線銜接效率。密切銷地冷鏈集配中心與存量冷鏈設施業務聯系,引導冷庫等設施向銷地冷鏈集配中心集中,推進城市冷鏈設施布局優化。
加快商貿冷鏈設施改造升級。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冷庫改造,配套建設封閉式裝卸站臺等設施,完善流通加工、分撥配送、質量安全控制等功能。鼓勵商超、生鮮連鎖店加大零售端冷鏈設施改造升級力度,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引導城市商業街區、商圈、農貿市場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庫。淘汰關停不合規、不合法冷庫。
完善末端冷鏈設施功能。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等“最后一公里”設施建設力度。鼓勵移動冷庫、智慧冷鏈自動售賣機、冷鏈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領域廣泛應用。推動末端冷鏈配送服務站點建設改造,完善新能源冷藏車充電設施布局,擴大城市冷鏈網絡覆蓋范圍。
強化區域分撥功能。擴大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分撥服務范圍,重點完善面向區域內銷地冷鏈集配中心、冷鏈配送網點的區域分撥服務網絡,以及銷地冷鏈集配中心面向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等分撥服務網絡。推動城市群、都市圈銷地冷鏈集配中心共用共營,構建高效分撥服務圈。
文章來源:現代物流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