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全鏈條、全覆蓋監管進口冷鏈食品,切實防范新冠疫情輸入風險
記者今日從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策略,進一步加強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我市近日出臺《進一步加強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方案》,要求對各類加工、儲運物流、貿易、銷售等環節中有可能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的行業,進行全鏈條監管、全方位覆蓋,以有效遏制進口冷鏈食品環節的疫情傳播和擴散。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 需提前24小時報備
海關是冷鏈食品進口的首要環節,根據要求,機場海關要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的風險監測,經鄭州口岸進入鄭州市場的進口冷鏈食品信息,及時通報鄭州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專班。
機場公司要加強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健康檢測、定期核酸檢測以及環境消殺工作,如出現核酸檢測陽性,及時上報處置。
在市場準入方面,進口冷鏈食品進入市場,要做到“每車每批必檢”原則落實核酸檢測工作。同時,采購進口冷鏈食品的企業購進進口冷鏈食品,需提前24小時向有關部門報備,以預排核酸檢測相關事宜。對在加工、儲運物流、貿易、銷售、裝卸等環節中有可能接觸首次進入鄭州的進口冷鏈食品的工作人員,要加強落實核酸檢測工作。
另據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充分發揮消毒對新冠病毒的殺滅作用,對進口冷鏈食品的裝載運輸工具、產品外包裝、市場經營環境等進行全面消殺,市場開辦者、食品生產經營者如不能提供消毒證明,一律不能上市銷售。
上線運營“鄭冷鏈” 進口冷鏈食品“來可追去可查”
記者還了解到,為改變傳統手段監管力量薄弱、各環節銜接漏洞多、實時信息共享時間滯后等不足,鄭州市市場監管局、鄭州市大數據局攜手阿里巴巴,研發出了鄭州市冷鏈食品追溯系統(鄭冷鏈),目前該系統已運用到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
全市購進進口冷鏈食品的企業,在進入市場前,利用“鄭冷鏈”客戶端或小程序,提前進行信息報備,報備內容包括產品品種、規格、數量、批次、產地、檢驗檢疫等信息。首站接收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需為每個進口冷鏈食品賦予“食品追溯碼”,賦碼后入庫、入場。
進入市場后,所有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均需執行入庫掃碼、出庫掃碼、拆包碼關聯,實現進口冷鏈食品從生產流通到銷售環節的一碼通用、一碼統管,力求做到“來源可溯,流轉可查,去向可追”。
針對未通過“鄭冷鏈”做信息報備、未賦碼、缺失追溯數據的相關產品,相關單位及個人應做到不采購、不銷售、不使用。
通過“鄭冷鏈”,將極大提高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效率。
選購冷鏈食品切記做好個人防護
隨著冷鏈進口食品風險增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正確選用進口冷鏈食品?
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提醒,每個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都貼有“食品追溯碼”,通過掃碼可以查看該商品的產地、進貨日期、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市民要盡量選擇“賦碼”食品。
購物后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洗手前,雙手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選食品。
同時,購買帶包裝冷鏈食品時,要關注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內容,保證在保質期內食用。
清洗加工時要注意環境衛生,廚房要保持通風和清潔,必要時可對環境和餐具炊具消毒處置。處理冷鏈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應單獨放置,要及時清洗、消毒。
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還提醒,烹調食品要做到燒熟煮透。原則是開鍋后再保持10~15分鐘。盡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海鮮。未食用完(已經烹調熟)的海鮮,請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盡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熱,中心溫度要達到70℃以上。
食用后一旦出現發熱、腹瀉癥狀,要及時到發熱門診就醫,并主動告知食用時間、食品種類和食材來源等信息。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愛琴編輯:llc
統籌:楊觀軍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