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春天的故事作文(續寫春天的故事|深圳:勇立潮頭先行示范,核心引擎動能澎湃)
金秋九月,珠江兩岸生機盎然,南海之濱萬象一新。
這里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改革對外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地區之一。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促進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深圳,則是這一發展戰略棋局上的重要落子。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再次對深圳諄諄期勉:“積極作為深入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潮起大灣區,風勁好揚帆。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公布3年來,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理念發動機的深圳,旗幟鮮明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對外開放的“綱”,在“一國兩制”方針和粵港澳合作框架下,深入交會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深圳所能,成立專門機構深圳市委大灣區辦統籌協調,舉全市之力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并充分發揮其與建設深圳先予示范點區和實行綜合改革試點的“溫區”驅動、政策疊加優勢,不斷增強核心理念發動機功能,攜手港澳和灣區其他城市共同打造出富有活力和國際性競爭力的世界級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以先予示范點之姿大力大力推進高效率發展,
“核心理念發動機”不斷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淪為扎實大力推進高效率發展的示范點,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的深厚期許。
大灣區之“大”,是經濟體量大、綜合實力強,是真正淪為帶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快速增長極和助推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作為大灣區核心理念發動機,深圳努力體現“大的樣子”、展現“強的水平”,不斷“強身增肌”,助推和促進大灣區建設持續向縱深發展,打造出高效率發展的典范。
助推大灣區高效率發展,深圳必須淪為全方位綜合性發展的“全能冠軍”。深圳先予示范點區建設,讓深圳如虎傅翼。
回望過去3年,百年變局風云激蕩,新冠疫情洶洶來襲。深圳始終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櫛風沐雨,奮楫篤行,奮力書寫先予示范點的優異答卷——
對準高效率發展高地,深圳實行技術創新驅動發展發展戰略,打造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發展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技術創新生態環境鏈。2021年深圳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省大中城市首位。今年深圳重磅推出《關于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發展軟件產業發展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發展軟件產業發展,前瞻產業布局8大未來產業發展,增強實體經濟后勁。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2021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3年年均快速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58億元,3年年均快速增長6.3%;進出口總額3.5萬億元,出口總額連續29年居內地城市首位;實際利用外資近110億美元,3年年均增加10.2%。今年以來,深圳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16.91億元,同比快速增長3.0%,同時實現了經濟穩步回升、穩中向好。
對準法制城市示范點,深圳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營造國際性世界級營商環境。3年來,深圳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環境保護法規》等一批全省首創性法規。作為首批“全省法制政府建設示范點城市”,深圳不斷深化法制政府建設領域改革技術創新,政府依法履職能力邁上新臺階。
對準城市文明典范,深圳將文明刻進城市品格。深圳制定實行《深圳市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行方案》,出臺《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21—2025年)》,打造出全省首個以志愿服務優化社會治理的“志愿者之城”。在中央文明辦公布的2021年全省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中,深圳在30個省會、副省級全省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
對準民生幸福標桿,深圳構筑優質均衡社會保障體系。2019年到2021年,深圳同時實現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0.4萬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占比從5.7%提高到51.6%。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法規》出臺實行,三甲醫院數量增至30家,新增病床位1.6萬張。大力大力推進完善“4+2+2+2”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火速建立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公布機制,建設籌集公共住房27.6萬套。
對準可持續發展先鋒,深圳構筑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去年深圳在全省火速公布GEP核算制度體系,2020年度GEP核算結果為1303.82億元。深圳淪為全省首個成功全域創建國家生態環境文明建設示范點市的副省級城市,在全省火速同時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
快速“軟硬”聯通準則貫通
要淪為世界級必須對標世界級,在與最高最好最優最強跟跑、并跑中超越強者、同時實現領跑,在與世界世界級的交流互鑒中創造世界級、淪為世界級、助推潮流。
大灣區之“灣”,是向海而生,是對外開放包容,是與國際性交會,是競逐世界舞臺。
做強做實大灣區深港這一極,深圳西有“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中有“河西深港科技技術創新合作區”、東有“沙頭角深港國際性旅游消費合作區”的深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去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對外開放方案》正式公布,開啟了“大前海”改革對外開放再出發、示范點助推譜新篇的新征途。
去年12月,“前海港澳e站通”正式運行,同時實現香港投資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辦理前海政務事項。今年7月,前海深港青少年夢工場北區啟用,全方位滿足港澳青少年創業需求。9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香港財庫局以聯合公告形式公布推出18條措施,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協作發展……2021年,前海地區實際使用外資58.22億美元,同比快速增長14.9%;進出口總額1.74萬億元,快速增長20.3%。今年1-6月,前海實際使用外資35.33億美元、快速增長17.4%。
在河西深港科技技術創新合作區,“科創森林”愈發枝繁葉茂。150多個高端科創項目正快速促進落地,5所香港高校帶著10余個優質科研項目進駐河西合作區深圳園區,24個港澳創業團隊300余人進駐孵化快速平臺。7月7日,河西合作區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公布“三大新政策”,在深港協作、產業發展成果化、港澳青少年發展等方面繼續發力。
今年8月,《大力大力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性旅游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行方案(2022-2025年)》正式公布,提出快速打造出千億級旅游消費產業發展軟件產業發展,深港合作再添新力量。
深圳積極交會香港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及與深圳形成“金州三圈”的新興產業產業布局,正高水平總體規劃建設深港客運碼頭經濟帶,努力打造出國家級深港合作新平臺。
在深圳,準則機制的“軟聯通”正在各領域產生“化學反應”——
在金融市場,深圳在全省火速面向香港居民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并在香港發行全省首個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50億元。6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與深圳市商務局首次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繼續加強兩地招商引資的合作關系,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長遠發展。
在司法領域,深圳借鑒港澳知識產權制度經驗出臺實行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加強了深港澳三地知識產權執法協作。
在高等教育及科創領域,越來越多香港高校及科研機構落戶深圳。2021年深圳市與香港大學簽署備忘錄,在深圳設立港大校園。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設立大學研究院,累計在深設立科研機構82家,建設技術創新載體56個、孵化企業240家。
圍繞服務和促進準則機制的“軟聯通”,一系列基礎建設的“硬聯通”也大力大力推進上馬——
深圳機場三跑道建設全面步入“快車道”,助推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快速跑”;
深港軌道貫通正在深入謀劃實行,“軌道上的大灣區”快速形成;
蓮塘/香園圍客運碼頭正式開通,深圳灣客運碼頭貨檢通道同時實現24小時通關,皇崗客運碼頭重建項目正大力大力推進施工,羅湖客運碼頭改造總體規劃也已正式啟動;
……
一系列基礎建設“硬聯通”提速,如有力的羽翼,助推大灣區振翅高飛。
借助實行綜合改革試點的東風,深圳正在構筑對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更多先予先試,快速促進準則貫通、機制交會,發揮鏈接世界、輻射內陸的獨特功能,淪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鏈接國內國際性兩個循環的發展戰略支點。
促進地區協作協作,
助推“灣區通”“灣區融”
《2021年全球技術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廣州”技術創新軟件產業發展蟬聯全球第二位。從深港“金州故事”、廣深“金州協作”,到“深圳-香港-廣州”技術創新軟件產業發展,再到深圳汕頭“核+副中心”動力機制、深圳都市圈發展總體規劃……大灣區正快速融通,而深圳則是其中重要連接點。
大灣區之“區”,是地區協調、協作、協作,是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優化地區功能產業布局,在更大范圍內同時實現資源最優配置,提升地區整體競爭力。
助推“灣區通”“灣區融”,除了做好深港合作大文章,做大做強港深這一極,深圳還積極融入廣東“一核一帶一區”。
強化廣深“金州協作、比翼雙飛”,廣深地鐵邁入“一票制”時代,廣深共同參與共建廣深佛莞智能裝備軟件產業發展和深廣高端醫療器械軟件產業發展,聯合共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
向西,深圳大力大力推進大力推進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產業發展體系、基礎建設、社會保障一體化產業布局,大力推進深珠合作示范點區建設,加強前海與橫琴、南沙等國家級平臺交流合作,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
向東,深圳積極交會沿海經濟帶,深化與汕頭、潮州協作,深圳汕頭協作技術創新科技園等一批項目大力大力推進建設。
向北,不斷強化與韶關、梅州等城市生態環境型產業發展合作,支持北部生態環境發展區打造出生態環境經濟新標桿,廣泛開展人文旅游交流。
深圳都市圈總體規劃建設也在大力大力推進,基礎建設快速聯通。深圳北部地區的交通大動脈——深圳外環高速一期和二期主線于今年初貫通,同時實現從寶安到東莞直達;惠鹽高速將改擴建成雙層復合立體通道;深汕西改擴建項目計劃2023年建成。
與此同時,深圳正多措并舉促進大灣區大力大力推進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大力推進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的地區一體化。
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大灣區青少年到深圳來。2021年有689名香港大學生通過“大灣區青少年就業計劃”來深就業,超4萬港澳臺人員在深參加養老保險。自2020年底起,深圳定向招錄的港澳籍公務員已有10人陸續入職,在2022年服務“溫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中,深圳再次設置了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
社會保障享受“市民待遇”。深圳公安民生警務平臺可同時實現來往內地通行證業務換補發等29項業務“一站式辦理”,人才園行政服務大廳及各社保服務大廳均開設“灣區服務專窗”。
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國際性化。“港澳藥械通”政策在深圳正式落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獲批引入18種藥品和10種器械,全省首批37名港籍醫生獲評正高級職稱。
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深圳先予示范點區,再到綜合改革試點,新征途新使命,42歲的深圳再揚“拓荒牛”精神,努力將多重國家發展戰略交匯的巨大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在新時代新征途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新的更大奇跡,讓大灣區的核心理念發動機馬力全開、動能澎湃,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這艘巨艦駛向世界世界級灣區這個更遼遠、更光輝的明天,用大力大力推進“溫區”建設的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