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奧運遺產變成百姓財富 專家熱議奧運成果轉化
“北京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積累了許多重要的經驗,將會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史的食品安全管理留下一筆厚重的財富和寶貴遺產。”“綠色奧運提出了新的環境目標要求,它必須要依靠新的科技手段,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技術,新的工程,新的材料,新的服務來實現,這是個長期課題。”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奧運·科學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中、韓、美、英、法、日等國的專家學者,針對奧運遺產的利用、奧運成果的轉化以及后奧運時期社會發展等諸多問題展開熱議。
推廣好經驗食品保安全
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安全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蔡同一介紹說,籌備奧運會期間,北京完善了奧運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數據庫,并在奧運食品的供應商、贊助商、定點供應基地和企業及物流配送中心運用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此外,還建立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體系,食品安全監測網絡體系,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市場準入體系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品召回制度,其成效有目共睹。
奧運期間,北京啟用了先進的儀器為食品安全把關,提高了食品檢測的精確性、高效性和實用性。同時,采用了無線射頻自動識別非接觸的監測技術,將經過識別的合格的進口食品主要信息輸入射頻電子標簽,根據這些數據進行食品合法性檢驗,確保進口食品安全。此外,奧運配餐采用冷鏈配送。配餐車內有大功率微波隧道,GPS定位器,冷鏈溫度記錄儀。這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都有待進一步推廣。
蔡同一認為,國際上先進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我國對奧運食品安全監管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鑒。他建議我國應在凈化食物產地環境、規范企業生產、強化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市場準入等方面,形成一套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還包括民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提高我國食品質量的安全水平,造福百姓健康。
推廣高科技環境得改善
在北京奧組委工程環境部副部長余小萱看來,環保奧運的成果同樣值得有效推廣。
在實施綠色奧運的過程當中,除了花很多精力和時間解決氣象條件、污染物擴散等軟課題之外,國家和北京市也安排了很多對環境改善方面一些硬的課題,如北京市在污染物控制方面,研制了一些連續監測的儀器和設備等。目前看來,很多在奧運會期間被證實效果較好的科研成果,應得到延續和利用。如通過對北京大氣污染擴散和氣象規律的研究,推算出在最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北京大氣污染程度以及需要削減多少污染物的排放,才能使大氣環境質量達標,并形成了相關工作方案。這樣的科研成果,為保障北京大氣質量環境和公眾健康,奧運會的順利召開起了重要作用,還將在未來環境管理中被繼續利用。
余小萱認為,部分奧運會運用的科研成果,通過市場的作用和公眾的參與,會逐步得到推廣和利用。如奧運場館執行了國家建筑材料標準,大體上相當于歐盟現在所執行的標準,因此這些場館建成后,即使馬上使用,室內空氣也是合格的。奧運會后,將有更多居民在裝修自己房子時,會自覺采用這樣的建筑材料。還有部分科技成果,雖然通過奧運會得到了一定檢驗,但從經濟上來看,運行起來不一定成熟,比如燃料電池車,雖然能做到零排放,但成本較高,要實現普遍使用尚需時日。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全球冷鏈集裝箱運輸面臨兩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