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點了啤酒魚、荔浦芋扣肉,每一道都明碼標價,后廚還能通過屏幕看得一清二楚。這趟來桂林,我們玩得開心,吃得明白!”即將結束旅程的游客王先生在陽朔一家啤酒魚餐廳門口,對這次旅行的餐飲消費環境贊不絕口。如今,在桂林的景區周邊、特色商圈,這樣的好評越來越多。這背后,是桂林圍繞旅游餐飲監管服務打出的一套“組合拳”顯現了效果。桂林,這座旅游名城正通過“用心建機制、精心強舉措、誠心促實效”筑牢飲食安全防線,讓每一位“桂客”在山水間盡享美食之樂。
用心建機制,織密監管“防護網”
“旅游餐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游客的出行體驗。”桂林市市場監管局餐飲安全監管科負責人介紹,“對此,桂林將旅游餐飲納入全市重點整治領域,針對節假日旅游高峰,構建起‘節前約談提醒 — 節中動態巡查 — 節后數據復盤’的閉環監管機制。”節假日來臨前,市場監管部門對重點餐飲單位進行約談,提前敲敲“警鐘”;節假日期間,執法人員堅持“節日監管不打烊”,奔赴各大景區周邊、商圈餐館,開展動態巡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假期結束后,結合投訴數據與網絡輿情,精準梳理監管痛點,為后續工作指明方向。
同時,桂林還依托“廣西餐安”APP,常態化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從源頭提升餐飲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針對游客投訴,桂林市優化12315投訴響應流程,實現“快接快辦”,確保游客的每個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和妥善處理。
精心強舉措,打出監管“組合拳”
今年國慶節期間,桂林結合區域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差異化舉措,讓旅游餐飲既有監管,又有服務。疊彩區開展牛羊肉專項檢查,強化進貨查驗制度落實,發布2次消費提示,倡導綠色消費理念。象山區對景區周邊餐飲店、商超開展不間斷巡查,重點檢查食材儲存、明碼標價及投訴處理機制。七星區則采取“常態化巡查+集中突擊檢查”雙線并進的方式,重點整治外賣商家不規范經營問題,游客即便在酒店點外賣,也能吃得放心。此外,靈川、平樂等縣全鏈條檢查月餅、水果等節令食品,嚴查標簽標識、價格欺詐等行為,督促涉旅餐飲單位落實明碼標價和價格公示制度,對多次被投訴的餐飲單位開展“回頭看”。恭城瑤族自治縣助力非遺餐飲,打造“油茶”品牌;龍勝各族自治縣全程護航民族特色農家宴;臨桂區全力保障2025燕京漓泉啤酒文化節,擦亮桂林美食新名片。
在陽朔,某啤酒魚店負責人指著監控屏幕說:“我們在關鍵區域都裝上了攝像頭,既是監督,也是自證清白。現在游客吃得明白,糾紛也少了。”為避免“一指死”等高頻投訴問題,桂林積極推進智慧監管,針對網紅啤酒魚餐飲店實施“黨建+互聯網+AI明廚亮灶”新監管模式,在點菜、粗加工、烹飪等關鍵區域安裝帶錄音功能的攝像頭,全程記錄餐飲操作過程,游客能更直觀地了解食材處理和烹飪情況,吃得也更安心。
今年以來,桂林針對旅游餐飲的檢查力度持續加大,聚焦國慶等旅游高峰推行“輪值巡查”“分級監管”,對旅游團餐接待單位、大型商圈、特色餐飲店、米粉店開展拉網式檢查,同時規范桂林米粉等本地特色美食的明碼標價行為。共檢查涉旅餐飲單位1476家次,責令34家單位整改,立案3起。
誠心促實效,贏得游客“好口碑”
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換來了桂林旅游餐飲市場的顯著變化。曾經,個別餐館的違法違規行為,讓桂林旅游餐飲形象受損。隨著智慧監管落地、12315高效維權,旅游餐飲消費糾紛明顯減少。特色餐飲明碼標價更規范,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等暖心服務獲游客廣泛認可。據統計,今年國慶、中秋節期間,桂林市餐飲類投訴同比下降25%。游客們不僅能在桂林欣賞到甲天下的山水,還能放心品嘗美食,消費體驗逐年提升。
“桂林不僅山美水美,餐飲服務也同樣讓人放心,下次我還要來!”越來越多游客像王先生一樣對再次打卡桂林有了新期待。桂林正用扎實的行動證明,守護八方來客“舌尖上的安全”,讓每一段桂林之旅都擁有美味又安心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