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重慶市市場監管局以“四個最嚴”為根本遵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集中推進群眾身邊具體實事的工作安排,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市場監管總局安排部署,扎實推進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專項行動,深查真改一批風險隱患,嚴懲重處一批違法犯罪,建立健全一批長效機制,切實規范我市肉制品生產經營行為,有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跟山山來看具體內容↓↓↓
01
多措并舉,深挖安全風險隱患
①擰緊專項行動思想弦
把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專項行動納入年度市食藥安委重點工作安排統籌部署;局長辦公會研究工作方案,分管領導動員部署、多次專題研究,4次將工作調度到區縣局基層科所(辦),形成了全系統一盤棋整體推進工作格局。
②做好風險排查基本功。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總局明確的五大制售假劣肉制品整治重點,迭代升級我市食品安全領域《風險隱患排查事項清單》,進一步明細“查什么、怎么查、誰去查、查到風險怎么辦”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8.7萬戶,檢查覆蓋率達100%。
③強化數字賦能監管。
建成并上線運行“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集成“陽光工廠”“重點食品溯源”“陽光廚房”等應用,以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為主線,貫通農業源頭到餐飲消費全環節14個多跨事件、11個自閉環事件。大力推廣物聯感知設備和AI監控安裝,通過隱患排查智能生成重點品種、區域、環節風險點,精準指導、靶向監管。目前,已安裝AI監控生產企業992家、物聯感知設備229家。
④加大抽檢監測排查。
認真梳理近年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和舉報投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聚焦肉制品易發多發問題,制定監督抽檢計劃并均衡推進。今年已監督抽檢產品5050批次,風險監測254批次,發現不合格樣品64批次、問題產品21批次,均嚴格按照“五個到位”要求依法處置。
02
嚴格管控,抓實風險隱患治理
①強化風險會商。
搭建風險會商平臺,落實風險會商機制和每月專題研究、季度分析研判、年度綜合研判工作要求,健全工作臺賬,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到個人,及時跟進督導,定期調度、跟進整改銷號,閉環管控食品安全風險,把工作落在細微處、管到要害處。
②嚴管風險點。
堅持問題清單化、隱患具象化、排查事項化和責任具體化,細化風險隱患分級標準,明確肉制品生產加工各環節管控重點和處置要求。今年來,共排查處置風險隱患3537余項,處置率達94.67%。
③強化督促檢查。
及時印發了腌臘肉制品、醬鹵肉制品和肉制品中添加劑使用等風險提示,提醒并指導各區縣局聚焦肉制品生產經營過程關鍵環節、重要問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精準排查管控風險。8月中旬,采取資料審查和現場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區縣局食品生產許可質量開展評估、多批次抽檢不合格處置情況進行核查,發現并及時處置風險隱患。
④嚴厲打擊震懾。
對排查發現的問題,一律依法立案嚴查,加大案件查辦力度,提高案件轉化率。截至目前,已行政執法立案1212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9件,追究責任人數3人,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違規違紀線索10條。
03
積極探索,健全監管長效機制
以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專項行動為契機,積極探索,進一步健全制度機制,努力破解監管難題。
①
圍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嚴格落實總局開展食品安全專題培訓要求,扎實開展專題培訓,培訓在產在營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負責人47.59萬余人、食品安全總監及食品安全員23.27萬余人,提升食品安全意識。
同時,分片區組織基層監管骨干和技術專家對食品生產從業人員和基層監管人員開展全覆蓋培訓,提升企業質量管控能力。常態化組織開展肉制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考,目前覆蓋率80.7%、合格率98.12%。
②
圍繞提升監管效能
制定了《食品生產監督檢查及風險防控通用指南》《肉制品生產監管重點及風險防控指南》,細化檢查方法,明確常見風險點、風險防控措施、法律法規要求及處罰依據等,并同步在全系統智慧監管手機端上線,得到基層監管人員一致好評,風險隱患發現率同比提升20%以上。
③
圍繞防范和化解風險
制定《食品安全隱患分級標準(2.0版)》隱患認定項目,梳理出生產環節142項問題,其中7項為高風險、19項為較高風險、21項為中風險、39項為較低風險、56項為低風險。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專項行動工作部署,聚焦五大制售假劣肉制品整治重點,把專項行動和落實“兩個責任”有機結合,在加強監管上再加壓力、在健全長效機制上再添舉措,扎實有效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全力以赴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