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別等痛到動不了!
三類人群正被關節問題盯上
關節健康早已不是 “中老年專屬”。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2.8億,其中骨質疏松癥患者達1.6億,5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更是突破32%。更令人警惕的是,年輕群體正在被 “關節早衰” 偷襲 ——《關節健康趨勢報告》指出,18-35歲人群關節不適比例高達41%,久坐辦公導致的頸肩僵硬、運動損傷引發的膝蓋疼痛成為主要誘因。
還有一類人群容易被忽視:運動愛好者。頻繁跑跳、姿勢不當會加速軟骨磨損,若缺乏科學養護,可能提前出現關節退化。德諾健康產業集團的研究顯示,運動后炎癥反應若長期累積,會顯著增加關節病變風險。
02
21%增速背后:
關節養護市場正在爆發
關節健康需求的激增,直接催生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2025年5月線上數據顯示,骨關節健康品類銷售額同比暴漲21.3%,市場份額躍居功效型保健品第二,增速僅次于鈣補劑。從全球范圍看,2024 年該市場規模已達150億美元,預計 2030年將突破250億美元,中國更是核心增長引擎 ——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達 80億美元,2030年有望突破120億美元。
市場變化暗藏消費新趨勢:一是高端化,500元以上產品占比從2021年的10.2% 飆升至2023年的27.9%;二是場景化,針對運動康復、辦公室養護的細分產品層出不窮;三是成分復合化,單一營養補充已升級為“補軟骨 + 抗炎 + 強骨骼” 的多靶點配方。
03
破解5類核心成分:
科學養護關節的關鍵密碼
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選對成分才能精準護關節。以下5類經研究驗證的成分,覆蓋 “修復、潤滑、抗炎” 全鏈條:
1. 氨糖 + 軟骨素:軟骨修復的 “黃金搭檔”
氨糖(N-乙酰葡糖胺):作為軟骨基質的合成原料,能直接刺激軟骨細胞生成蛋白多糖,延緩退化進程,尤其適合早期關節不適者。
硫酸軟骨素:堪稱關節的“天然潤滑劑”,既能提高關節滑液黏稠度,減少骨骼摩擦,又能為軟骨輸送營養,對中度退變效果顯著。
協同效應:兩者搭配可實現“1+1>2”,臨床證實能使關節疼痛緩解率提升30%以上。
2. 膠原蛋白:關節結構的 “支撐骨架”
鯊魚、豬、魚來源的膠原蛋白(含量≥90%)是軟骨的核心組成成分,其含有的羥脯氨酸等氨基酸能增強軟骨抗壓性與彈性,同時促進軟骨細胞再生。研究顯示,小分子魚膠原蛋白吸收率可達90%以上,能更快融入關節組織。
3. 抗炎植物提取物:隱藏的 “止痛高手”
慢性炎癥是關節損傷的“加速器”,這些天然成分能精準抑制炎癥通路:
姜黃素(姜黃提取物):通過阻斷NF-κB炎癥通路,減少TNF-α等促炎因子釋放,緩解運動后腫脹與疼痛。
紅葡萄籽提取物:總多酚含量達20%-60%,兼具抗氧化與抗炎雙重作用,能保護關節組織免受自由基損傷。
橄欖葉 / 迷迭香提取物:分別含齊墩果酸、熊果酸,可從不同靶點抑制炎癥反應,適合長期養護。
4. 魚油(Omega-3):鈣吸收的 “助推器”
精制魚油中的DHA不僅能抗炎,還能調節細胞膜通透性,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同時通過活化維生素 D增強骨密度,間接為關節提供支撐。建議選擇DHA含量≥18%的高純度產品。
5. 透明質酸:關節滑液的 “補水劑”
從雞冠花等原料提取的透明質酸(含量3%-10%),能直接補充關節滑液,提升潤滑效果,尤其適合干燥性關節不適者。
04
避坑指南:
選對產品看這3點
看配比:優先選“氨糖 + 軟骨素 + 抗炎成分” 的復合配方,避免單一成分功效有限;
看來源:膠原蛋白選小分子結構,軟骨素優先硫酸型(吸收率高于鹽酸型);
看場景:運動人群加選姜黃素,中老年側重膠原蛋白 + 鈣,久坐族可選軟骨素 + 透明質酸。
小貼士:關節養護是長期工程,世衛組織建議連續補充 3-6 個月可見明顯改善,搭配靠墻靜蹲等關節訓練效果更佳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