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農業,服務于農業是一鳴食品的本能。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進行科學研究,是這家企業的長期定力。
這種本能和定力,藏在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深耕里,是盯著奶牛種群改良、解決奶牛種業關鍵技術制約問題的較真,是琢磨如何讓優質乳更貼近農戶與消費者需求的執著,更是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把自身成長與產業升級綁在一起的自覺。
近日,一鳴食品(605179.SH)發布公告,為提升全資子公司浙江中星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星科技”)在奶牛遺傳改良與乳品質研究領域的科研及運營能力,公司擬引入浙江省政府主導設立的國有資本運作平臺——浙江鄉村振興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鄉村振興基金”)為中星科技新股東。
中星科技注冊資本將由3000萬元增至1.5億元,其中鄉村振興基金認購4500萬元,一鳴食品認購7500萬元。增資完成后,一鳴食品持股比例為70%,中星科技仍為控股子公司。
此次增資將為中星科技在奶牛種業等關鍵農業領域的深入探索注入動力。
十年磨劍,深耕南方奶牛種業“無人區”
中國雖是乳業消費大國,但奶牛育種整體水平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高端凍精主要靠進口,優質母牛高度依賴國外引進,種業基礎與世界前沿水平存在差距。
一鳴食品早在多年前就敏銳洞察到這一行業痛點。2011年、2022年,一鳴食品先后兩次從澳大利亞引進譜系清晰的荷斯坦奶牛及娟珊奶牛,安置于溫州泰順、江蘇常州等地的一鳴生態牧場,為后續的科研育種工作奠定了基礎種群。
然而,引種并非長久之計,南方濕熱的氣候條件讓這些遠道而來的奶牛產奶量大幅下滑。如何讓優良基因在南方“落地生根”,培育出適應本土環境的優質奶牛新品系,成為擺在中星科技面前的緊迫難題。
“南方地區在奶牛遺傳改良領域存在‘種源依賴、技術滯后、適應性差’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傳統引進牛種普遍存在適應性差、繁殖效率低、泌乳年限短等瓶頸。”中星科技董事長肖衛明表示,“要真正實現奶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奶牛種源,實現從‘依賴輸入’到‘自主創新’的根本性轉變。因此,實驗室應運而生,瞄準耐濕熱、高繁殖、高產、長壽命奶牛新品系的選育方向,聚焦我國南方奶牛育種面臨的關鍵技術瓶頸,以科技手段破解行業痛點,推動南方奶業科技自主化進程。”
2021年12月,經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批準,由一鳴食品聯合浙江大學、泰順縣人民政府,共同建立浙江省奶牛遺傳改良與乳品質研究重點實驗室,中星科技負責運營。這一平臺匯聚了多方力量,開啟了南方奶牛養殖的創新探索之路。
依托一鳴食品旗下溫州泰順一鳴牧場,實驗室充分利用牧場現有高產奶牛資源,采取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并結合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數據對后備母牛和泌乳牛進行檢測和遺傳評估,將高產奶牛做超數排卵處理作為卵子“供體”。同時,選用全球優秀公牛凍精進行平衡育種,篩選低產奶牛作為胚胎移植受體群,并通過胚胎植入前發育潛力預測評估體系的建立,實現高產奶牛性控胚胎的高效產業化應用。
科研從來不是坦途,尤其在遺傳改良和乳品質提升這樣的系統工程中,更需要耐心、細致和持續攻堅。讓肖衛明印象最深的,是在開展體內胚胎生產技術攻關過程中,初期胚胎可用率低、技術重復性差,嚴重制約了規?;茝V。“為此,團隊夜以繼日地優化操作流程,反復試驗每一個技術環節,從參數控制到配種窗口,從胚胎評估標準到凍存方式,每一個技術節點都精益求精。最終,我們將頭均可用胚數量從4枚提升至7枚,并穩定實現‘人工輸胚,雙胚一犢’的高成功率。”
種源突圍,構建面向未來的奶牛種業核心體系
乳業和食品行業未來的競爭,就是科技與創新的競爭,是新質生產力的較量。而技術創新并非一蹴而就,也絕不是閉門造車。
一鳴食品在胚胎產業化和數智育種方面的重大突破,為打破高端奶牛核心種源瓶頸提供了實質性支撐。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技術突圍,更是全行業的破局之光。
重點實驗室的建立,不僅是引領南方奶牛種業高質量的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產業布局的需要。一鳴牧場現有荷斯坦奶牛和娟姍奶牛兩大品種,高產核心群占比10%,頭均產奶量達12噸,長壽牛群平均生產壽命大于3胎,通過此次奶牛遺傳改良技術,結合基因篩選和種群迭代,為培育出頭均產奶量達13噸生產壽命大于5倍的新種群奠定扎實基礎。
目前,一鳴食品正組建一批高質量的高產核心群,立足浙江省,面向自有牧場及中國南方市場進行種質輸出和良種擴繁,推動南方牧場的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助力奶業振興。
基于大數據的智慧育種平臺,浙江省奶牛遺傳改良與乳品質研究重點實驗室已實現30TB數據積累與數百萬條表型信息沉淀,正在推動建立中國特色奶牛種質評估與精準選育體系。基于長期努力,培育出耐濕熱、高產、長壽命的奶牛品系,構建出適用于南方環境的系統化育種路徑,是中星科技正在推進的奮斗目標。未來,我國奶牛遺傳育種將在“南方作戰”中擁有自己的戰略利器。
“這一成果的價值不止于生產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種源的本土可控,逐步降低對國外牛種的依賴。”肖衛明說,對國外牛種的依賴,目前已在試驗種群中顯現效果,規?;瘧萌孕枰欢〞r間。在國際種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誰掌握了育種核心技術主導權,誰就掌握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我們正以實際成果推動本土奶牛種業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領跑’邁進。”
菌種攻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種業突破只是一鳴食品創新研發持之以恒的一環。
區別于其他乳企,除自建牧場、自有冷鏈運輸,自主生產乳制品以外,一鳴食品旗下的乳品多在自家線下店和加盟店售賣。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端口,使得科研創新和數字化建設在一鳴食品得到充分發揮。通過數字化物聯網,每天有500多噸鮮奶以最快速度送達消費者手中。
在乳業細分領域,酸奶作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品類,長期以來在菌種技術上被國外企業壟斷。核心菌種依賴進口,不僅成本高昂,還限制了國內乳業企業的產品創新與差異化發展。一鳴食品再次勇挑重擔,將攻克益生菌關鍵技術制約列為重要科研任務,早早開啟了艱難的菌種技術攻關之路。
通過自主研發與科研院所聯合的雙輪驅動模式,一鳴食品全力投入菌種研發。歷經多年努力,一鳴食品成功開發出眾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酵酸奶菌種。其中,inm25益生菌便是在一鳴成立25周年時研發的明星品種,已應用于一鳴純酸奶、見輕酸奶等多款產品中,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更具功能性的酸奶體驗。
目前,一鳴食品已建成頗具規模的企業自主知識產權菌種資源庫??蒲袌F隊累計分離了近600株益生菌,其中可食用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300多株,10余株菌種已申請國家專利。
一鳴食品參與的兩項益生菌科研項目還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除菌種研發外,公司在反滲透膜技術和超濾膜過濾技術濃縮乳品、優質乳殺菌技術優化、面包產品新型酵母等方面同樣成果豐碩,持續推出的多元優質產品,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回望過去,一鳴食品那些曾被質疑“投入過深、見效太慢”的長期科研布局,如今愈發顯露出穿越周期的前瞻智慧。一鳴食品用多年積累的技術底氣證明:真正的企業擔當,從來不是跟風逐利的短期博弈,而是在喧囂中守住對核心技術的敬畏,在質疑中錨定產業長遠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