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青海湖”背后:電池材料變革記
榮耀“青海湖”背后:電池材料變革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當時我們整個電池領域的團隊都想放棄,要不Magic5系列就先不上這個電池了。”談及手機續航突破的壓力,近日榮耀產品領域專家曹工向記者回憶了研發的艱難時刻。
這個差點被放棄的項目正是榮耀最新發布的“青海湖”電池技術,這項技術采用了一種新型的“硅碳復合材料”作為負極材料,從而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手機續航時間。
為了讓新電池搭載進手機,榮耀決定增加資源投入,曹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預研階段我們同時推進了九套方案,從設計到上市以后整個測試電池數量超過上萬片,而正常的項目大概在2000片。”
技術攻堅后,2023年初,榮耀實現了硅碳負極電池技術首次在手機上的大規模商用,跨過了5000mAh的容量瓶頸。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升級,電池也成為手機廠商往高端進擊的重要模塊,日前華為的新機也采用了硅碳負極電池。
可見,頭部手機廠商們的比拼已經來到材料學、基礎物理和化學的研發層面,并且在對標蘋果的道路上也細節到各個器件模塊。曹工介紹道,榮耀從通訊領域、顯示領域、電池領域、功耗領域、硬件設計、結構設計、架構設計每個領域都會分析蘋果的設計方案去對標。
眼下,中國手機廠商們在高端市場的突圍上分秒必爭、對技術也分毫必爭。從操作系統、芯片調優到電池,企業都在大力投入基礎研發來實現創新,為高端化打下基礎。
車用電池進手機
事實上,硅碳負極電池率先在汽車上規模應用,早在2020年,特斯拉Model3就已經使用硅碳負極作為其動力電池的負極材料,但直到目前為止,特斯拉都還沒有實現對硅碳負極版本4680的高速量產。比亞迪、廣汽等國內車廠也同步在進行布局。
負極是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為何大廠選中硅碳負極?因為主流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以石墨為主,雖然石墨的導電性和穩定性都很好,但是在能量密度方面已經接近理論極限值,而硅材料的能量密度遠遠高于石墨。
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著更長的續航能力,這無論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是手機而言都是產品剛需。
但是將硅碳負極電池用于手機仍面臨不小挑戰,不同于汽車,在手機有限的空間分配下強化電池并非易事。“這一代能夠在這么小的空間內放下5450毫安時大電池,已經超出我們的預期了,中間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曹工舉例道,“有一次遇到材料的化學體系的失效問題,當時找了很多方案都解決不了,在實驗室非常苦惱,后來得知一位做材料分子學的老師在該領域有研究,我們團隊第二天就飛過去和老師交流,從材料分子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材料設計,最終解決了問題。”
又比如電池穩定性問題,曹工向記者分析道:“電池負極本身要在多孔碳骨架上吸附硅離子,放的硅離子越多,電容量的密度更大,但是放多了對穩定性就會有影響,所以負極材料放多少、怎么放、怎么吸附、怎么穩定,本身就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同時電池除了負極還有正極、電極液等化學體系,我們要保證穩定性,也要讓充放電次數的標準都達標。”
雖然電池技術發展已久,但是新技術的成熟商用,仍需要更多維度的底層技術突破。而在續航焦慮的問題上,行業慣性思維是以快充來彌補電池消耗,但是榮耀疊加能力,“治本而非治標”選擇更新電池材料,以“青海湖技術”(即硅碳負極電池技術)來直接提高電池續航能力。
除了提升電池本身的容量密度外,榮耀也在電源管理一體化上進行投入。曹工談道,硅碳負極電池在每個電壓端釋放的能量比不一樣,需要構建全新的硬件電路和算法,讓其在不同場景下穩定釋放出電量。
電池是智能手機的基礎突破點之一,也是高端手機必須要精進的功能。從需求側看,隨著操作系統的升級,軟件可能耗電量增加;更高端的芯片,承載更高的算力,需要耗電;折疊屏手機的出現改變了機械結構,手機屏幕大了一倍更加需要電量。因此手機對于電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池可持續性成為手機在高端手機市場的重要衡量指標。
基礎研發競賽和高端焦慮
在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下,電池近幾年也頗有潛力。從榮耀的技術創新看,電池背后的基礎物理、化學、材料學決定了續航上限,而制造生產工藝決定了下限,此外綜合成本考量的商業化集成更是挑戰所在。
這背后折射的是當前手機存量市場的競爭現狀,一方面是企業大力投入基礎研發,欲通過技術演技帶動產品力提升,促進消費者的換機動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廠商建立高端品牌的焦慮和急切心理,面對蘋果還在升高的高端市場份額,中國手機公司在各個細分領域中“卷”性能上限,包括影像、續航、通信等等,從而強化能力優勢。
目前,榮耀在著力打造的長板包括鷹眼相機的抓拍功能、青海湖電池技術、射頻增強芯片、MagicOS的智慧體驗等。
在研發體系上,榮耀也逐步形成自有風格,目前榮耀13000名左右的員工中研發人員就有8000人,占比超60%。
曹工表示:“我們內部有一個技術管理組織,分為N、N+1、N+2三個研發階段。其中,當代落地的技術就叫N技術,比如今年的產品是Magic5,N+1技術或N+2技術會根據用戶的需求和當年技術方向來審視和挖掘投入。”
可以看到,榮耀和華為一樣都屬于研發重投入企業,榮耀Magic5系列先后在全球、國內召開發布會,也表明了進入獨立后第三年的榮耀,已經開始逐步對外釋放技術創新實力,并在全球范圍內的高端市場,直面與蘋果、華為的競爭。
近年來基礎研究成為國內科技產業的主題詞,今年政策面也不斷提及其重要性,企業間的競逐也更加激烈。若從全球科技史看,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美國科學界、產業界影響至深的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多年前就重點提及了注重基礎研究。
文中提到:“基礎研究會帶來新知識,它提供的是科學資本,是所有實際知識應用的源頭活水。一切新產品和新工藝都不是突如其來,自我發育和自我生長起來的。它們都建立于新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概念之上,而這些新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概念則源自最純粹的科學領域的研究,基礎研究是技術進步的引領者。”
當然,報告中提到的是學術機構的自由的基礎研發,但是放在當下復雜的國際環境下,這些觀點依然值得深思。而對于公司來說,由于受制于商業壓力和產業鏈定位等問題,將研究和商業化結合更是難題,更加考驗企業的前瞻性和平衡能力。現在,各家手機企業基本都擁有龐大的研發體系,如何在基礎研究上形成自己的路徑、保持戰略定力向上攀登,廠商們還需要跨越更多山海。
(作者:倪雨晴 編輯:駱一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