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瑞典計劃加強管控全氟烷基物質(PFAS)在農業領域的使用,以應對歐盟在環境健康領域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此前,丹麥已宣布逐步淘汰約20種含PFAS的植保產品,因其可降解為具有水溶性的代謝產物三氟乙酸(TFA),并滲入地下水體系,引發環境和健康擔憂。
瑞典化學品監管局預計于本年下半年公布相關策略,目前當地種植者正處于密切關注與等待中。
斯科訥省一位農場主表示,盡管目前已培育出若干抗病性強、農藥需求量低的馬鈴薯品種,但這些品種在商品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市場與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尚不明確。他指出,消費者通常傾向于外觀完好的馬鈴薯,導致約15%–20%的產品因品相缺陷被淘汰,最終轉為沼氣或動物飼料用途。
目前不含PFAS的有效防治手段仍然有限,種植者面臨″兩害相權″的艱難抉擇。
部分傳統種植者反映已嘗試減少或停用含PFAS產品,但仍面臨顯著的不確定性。瑞典農業委員會環境協調員表示,在國家戰略明確之前,″行業整體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其表示,有機農業已證明不使用含PFAS產品來管理馬鈴薯種植具備可行性,但對該模式下產量的影響仍需評估,未來品種選育、輪作制度和栽培技術將是關鍵因素。
PFAS類化學品不僅用于防治馬鈴薯晚疫病,也廣泛用于傳統農業中的除草與殺蟲環節。德國監管機構已關注TFA對生殖健康的潛在風險,歐盟也正在重新評估PFAS的使用范圍。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預計于明年提出針對該物質的允許攝入量指南。
瑞典化學品監管局指出,核心問題在于TFA作為一種以往未被充分認識的毒性代謝物,其風險正逐漸顯現。今年春季以來,瑞典已開展一系列初步調研。該機構指出,PFAS涉及眾多農業產品,若全面驟然禁用,將對當地農業造成重大沖擊,因此正在制定分階段、分批的評估與替代方案。
一位同時擔任瑞典農場主協會董事會成員的馬鈴薯種植者指出,若瑞典仿效丹麥推行廣泛禁用政策,須謹慎評估其對本國農業競爭力的影響。他強調應避免因政策實施不當導致國內生產萎縮、進口依賴加劇,否則可能引發更為不利的產業后果。
相關報道
歐盟食品快速預警系統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