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3周(8月8日至8月14日),浙江舟山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魷魚整體保持穩定,但不同產區與品類走勢出現明顯分化。
東南太平洋魷魚(秘魯魷魚,Dosidicus gigas)
本周平均結算價約18,286元/噸,整體呈下跌趨勢。大頭、頸分別大幅下跌1468元/噸、1680元/噸,小原條、大原條、片子等主要產品下跌100-500元/噸;尾鰭則大漲1270元/噸,小小條、特小原條小幅上揚。成交量共2722噸,環比減少51%。其中,特小原條(726噸)、小原條(926噸)為主要交易品種,占比達61%。
在產量端,秘魯生產部宣布將于8月25日恢復巨型魷魚捕撈,首批配額暫定5萬噸,后續將根據調查結果調整。公海方面,我國遠洋漁船近期轉移至線外30海里作業,單船平均捕撈量維持在1200噸左右。
西南大西洋魷魚(阿根廷魷魚,Illex argentinus)
本周平均結算價約35,177元/噸,共成交218噸。整體價格保持穩定,但200-300g規格產品報價上調500元/噸,小規格需求增加對市場形成有力支撐。
在資源端,??颂m群島Loligo魷魚捕撈因監測到的生物量較低,已出現多次臨時停捕,若資源低于閾值可能提前結束本季捕撈。與此同時,中國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的自主休漁已于7月1日正式啟動。
其他產區
· 西北太平洋魷魚:本周無成交,報價維持不變。
· 印度洋魷魚:無成交,報價保持穩定。
進關情況
第33周舟山口岸遠洋自捕魷魚進關量環比小幅增加。
總體觀察
本周市場延續“東南太平洋偏弱、西南大西洋偏強”的區域分化格局。秘魯魷魚因供給恢復、需求疲軟而承壓下行;阿根廷魷魚則因季節性消費拉動,小規格產品支撐價格穩定偏強。